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不適宜PRP注射治療的狀況


  • 血小板過低患者
  • 敗血症,血癌患者
  • 急性或慢性傳染病患者
  • 欲注射部位有感染現象
  • 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
  • 一週內有發燒、重感冒、牙科手術、或其他急性傳染病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何謂PRP (Platelet Rich Plasma)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



簡單的講


就是透過分離萃取的技術,把數量達九到十一種的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
小板抽離出來,注射到身體組織患部,透過其中的生長因子,幫助軟組
織復原,達到減輕身體關節,肌腱,筋膜疼痛的目的。

血液主要成分包含血漿,紅血球,白血球以及血小板。血小板主要功能
是凝血,在人體受傷之後,在受傷的部位中會破裂和慢慢釋放出其中的
生長因子,進而行組織的修復。

其實血小板含有許多生長因子,能促進包括幹細胞與修復細胞的活化與
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甚至再生新組織。當血小板的濃度愈高,所含的
生長因子愈多。因此藉由分離萃取的技術,把這些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
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入組織患部,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遷移啟事

本診所已遷址至台中市大雅區神林南路一七五號「大雅中華電信大門口斜對面」


黃骨科外科診所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昂貴檢查的迷思

黃介宏


現在的醫療資訊愈來愈公開,常常有民眾,拿著在某些醫院 作的脊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影像,至門診求診。這些影像當中,大都有些微的類似椎間盤突出的影像。然而,民眾常常在似懂非懂下,以為自己罹患了椎間盤突出症,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軟骨突出”。

  其實,椎間盤突出症,最主要的診斷是以臨床診斷為主。也就是必須作臨床的身體檢查後來座判斷,再以其他的檢查為輔助確定診斷,許多的民眾,在聽了別人的症狀與自己的相似後,來到門診,第一個要求的檢查可能就是要作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然而,這樣的要求非但沒必要,甚至可能造成遺憾。 

   有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在作脊椎的核磁共振攝影下,在小於四十歲的沒有症狀的人群中,有百分三十五可以發現在照出來的影像當中發現異常,但卻事實上沒有任何病變。而當年紀愈來愈高,到大於六十歲時,可能你在路上隨便抓一個沒有症狀的人作核磁共振的檢查,就可能發現脊椎不正常。因為有報告曾指出在大於六十歲的沒有症狀人群中去作核磁共振檢查,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異常影像發現,事實上臨床上為毫無異常。而在六十歲以下的沒有症狀的成年人,如果去作核磁共振檢查,有20 至 35 % 的檢查會發現有椎間盤突出的現象,也有56 % 的無症狀成年人會發現到有椎間盤稍微突出的現象。

   單憑核磁共振檢查來診斷椎間盤突出症,而忽略其他臨床的檢查,相當危險。因為造成病痛的原因有許多,如果誤將馮京當馬涼,花錢事小,延誤病情才冤枉。 

   民眾在求診時,應在醫師作完完整臨床檢查後,決定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檢查後,再作檢查。自以為是的要求作許多高昂貴的檢查,可能受害的就是自己而不自知!

惱人的腳跟痛

黃介宏


門診當中常有病患因為腳跟痛而求診,通常主要問題為,早 晨剛下床走路時,腳才踏到地面幾步,腳跟就有強烈的刺痛 ,在步行約半個小時後,疼痛逐漸減少,但在走路一段時間 後,疼痛又會加劇。而用手指按壓跟骨頭前內側處,便會感 到明顯的刺痛點。而在站立,走動,運動後會使病情更為惡 化。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通常為: 可在早上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先將腳泡於溫水當中約二 十分鐘後, 1˙將腳尖置於約兩個磚頭高度的物品上,將腳向上翹起約 保持45 度,身體前傾。直到患腳略感到疼痛的程度為止, 維持十秒,休息五秒,重複約十五次,早晚各作一次。可增 加足底筋膜與跟腱的的柔軟度。 2˙可坐在椅子上,雙腳自然下垂,腳底板平貼地面,腳底 踩毛巾,練習用腳趾頭抓毛巾。 3˙坐在椅子上,腳底平貼地面,用手將腳趾往上扳持續約 十秒鐘。休息五秒,再將腳板往上扳持續約十秒,可交替重 複十次即可。 

最重要的是當腳底疼痛時,應儘早就醫,在醫師評估後,可 配合藥物或其他治療。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應避免在高坡度或硬地上步行,或是用 腳尖跑步,或在斜坡上步行。避免長時間的步行。平常不運 動者開始作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避免突然增加太多運動量。穿 的鞋子應舒適合宜。注意個人體重,避免體重突然上升。如 果多多注意,可以避免惱人的腳跟痛。 

足底疼痛時,別諱疾忌醫,應儘早就醫,尋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尾椎受傷 如何治療?

◎黃介宏
在門診中常看到許多病患就診時,寧願站著面對醫師,或以一邊臀部坐在椅子上的坐姿應診。病患往往因為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坐下來,或是走路不小心跌倒,直接撞到尾椎骨而疼痛異常。這是一種坐臥難安的惱人疼痛,不清楚者,還會被人誤以為是得了痔瘡。
尾椎骨撞傷的治療其實很簡單。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多休息、降低活動量,避免碰撞傷處;冰敷疼痛處,約四十八小時後改用溫水熱敷或溫水浴;避免直接壓迫或久坐的姿勢,可至醫療器材行購買類似輪胎內胎的橡皮圈來坐;睡覺時可改用側睡;坐時盡量使用軟椅,而寢具也以鬆軟為原則。
保守療法下,大部分的病患在三個月內,症狀會逐漸改善而得到緩解。受傷的初期,最好還是去看骨科門診,因為撞擊的力量可能造成其他地方的受傷,所以在排除是否有更高節次的脊椎受傷,或骨盆與股骨的損傷後,可以配合藥物的治療。
坐臥難安是件很痛苦的事,尤其是尾椎骨疼痛,應該儘早就醫,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
【2001-12-21/聯合報/34版/健康】

惱人的落枕

黃介宏
常有民眾一覺醒來後,頸部僵硬痠痛,只要一轉動就痛到幾乎流淚,這是所謂的「落枕」,是頸椎周圍結締組織急性發炎,及頸部肌肉異常緊繃,導致頸部急性僵硬的症狀。
造成落枕的原因,大多因工作勞累、爛醉、睡姿不良而來。所以飲酒應適度,因為爛醉常導致睡姿不良,引起落枕。如果任意躺在沙發扶手上,或趴睡,會使頸椎有些小關節移位,造成肌肉持續產生反射性緊縮的保護作用,導致肌肉痛。
應選擇適當高度、軟硬適中的枕頭,置於頭部枕骨的下方,保持平臥,頸部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風。也要避免坐著睡覺,或可買充氣的頸部睡枕保護頸部。
平時可做一些頸部柔軟操,而辦公室的上班族與股票族,因為常常盯緊電腦螢幕,肌肉常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因此容易扭傷。建議應每隔約四十五分鐘,就站起來聳聳肩、伸伸懶腰、頭部轉一轉,在預防疼痛方面會有幫助。
治療頸部僵硬疼痛的處理方式,可在經醫師評估後,服用非類固醇藥物及肌肉鬆弛劑,併用熱毛巾敷於疼痛處,十五至廿分鐘。
如果頸部痠痛是慢慢變痛,最好先用熱敷的方法處理,也可使用蓮蓬頭連續沖熱水。如果是急性發炎疼痛,就要先用冷敷處理。平時可做轉動脖子的伸展操,也可用聳肩、擴胸等方式放鬆肌肉。
急性期切忌請按摩師亂推拿,會更為疼痛。最重要的是休息與冰敷,如果隨便亂「喬」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不當的推拿,輕者可能引起肌肉拉傷,重者造成神經系統及脊椎傷害,也時有所聞。

【2001-12-22/聯合報/34版/健康】

青少年脊椎側彎 怪書包?

黃介宏
最近有中醫師在電視新聞上,指出有小女生在升上國中後,因所背的書包過重而造成脊椎側彎十度,有背痛、腰痛和胸口悶等症狀,經中醫診斷後症狀改善。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應先了解什麼是脊椎側彎。脊椎側彎的定義是,以特殊的量角器來測量站立所拍攝的正面X光,當向一側彎曲角度超過十度時,就稱為脊椎側彎。
如果以十度當作診斷青少年脊椎側彎的門檻,則在每一千名當中就可能有廿五人。而當以卅度當作門檻時,則每千人當中有一至三人會發生。
當以十度作門檻時女性比男性是一點四比一;而若以卅度作門檻時,則女性比男性會升高到十比一。可見青少年的脊椎側彎並不罕見。
造成青少年脊椎側彎的原因包括先天性骨骼發育不全、神經肌肉性麻痺、某些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原因不明性脊椎側彎症」,懷疑與遺傳有關。
據統計,歐美先進國家中,原因不明性脊椎側彎症的病人佔所有脊椎側彎症的百分之七十五到九十。國內,由於小兒麻痺引起的側彎症仍佔百分之卅,因此「原因不明性側彎性」的比率則較先進國家低一點,約為百分之六十。
什麼樣的時期易發生脊椎側彎?十至十六歲之間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最易發生,大概是國小五、六年級至國中一、二年級時,尤其以女生最多。
家中有小孩在這個發育階段時,家長在為子女量置新衣時應注意肩膀兩邊有無對稱,而學校老師也可利用學校健康檢查時,特別注意十至十六歲的學生。
脊椎側彎應如何檢查?簡單的檢查方法是請小朋友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上半身前傾到水平左右,而家長或老師從小朋友身後由上到下檢視,看身體是否有不對稱情形發生。
如何預防脊椎側彎?因為造成青少年時期脊椎側彎的原因不明,所以很難預防。至於背書包與坐太久玩太久電腦是造成脊椎側彎的原因,可能會嚴重誤導民眾。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面對青少年的脊椎側彎,家長與老師是第一線,且應特別留意,避免脊椎側彎更進一步惡化達四十度以上,不僅可能會造成外觀及明顯的不正常外,更會增加心肺負擔,嚴重者甚至會死亡。最重要的是必須有正確的觀念,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而在發現有脊椎側彎後,家長更應帶小孩至醫院更進一步檢查。

【2002-01-06/聯合報/38版/健康】

避免腰痠背痛 從小動作開始

黃介宏
日常生活中,避免腰痠背痛的主要原則,其實就是善用膝蓋。利用彎曲膝蓋的這個小小動作,來避免彎腰動作造成背部肌肉負擔太重,進而達到避免腰痠背痛的目的。只要稍微注意自己的一些可能的危險動作,就可預防不必要的腰痠背痛。
必須特別提到的是,如果你有抽菸習慣的話,應盡速戒菸,因為抽菸會影響血流至背部肌肉,減少供給背部肌肉的養分,使背痛更不易解除。
早上起床開始,如果姿勢不正確的話,有可能就開始背痛了。安全的方式為雙膝彎曲,然後轉身改成側躺,用雙手支撐身體重量,然後將雙腿況著床邊慢慢放下,撐起上半身,先坐好後才下床。不要讓美好的一天從背痛開始,唯有正確的起床方式可以避免。
刷牙時,可準備一小矮凳,置於洗手台前。刷牙時,將一腳膝蓋彎曲,並將足部置於矮凳上,上半身打直,另一腳則打直,站立時身體不可太向前彎曲,臉盆不可太低,避免彎腰,而且善用膝蓋彎曲與配合矮凳使用,可減少背部疼痛。
在盥洗台前洗臉時,可靠膝蓋彎曲來幫助彎身,先彎曲膝蓋,然後再輕輕地將上背部向前彎,不要膝蓋打直彎身,這樣會使你的下背部的肌肉緊張,造成疼痛。
出門前綁鞋帶時,應先彎曲膝蓋,不可用彎腰方式。要蹲下時,可先彎曲膝蓋,然後慢慢地用雙腿支撐體重蹲下來,骨盆傾斜支持著下背部,並可以將一隻腳放在臀部下面,用以保持平衡。記得挺直腰而不是彎腰去綁鞋帶。
想打噴嚏時,記得上半身微微向前彎曲,雙手輕壓腹部,打完噴嚏時,才回復原來姿勢。避免在打噴嚏時上身向後彎仰並在打完噴嚏後上半身用力往前彎的動作。
掃地時,所使用的掃把,盡量改成長帚柄,在掃地時身體不要彎曲。整理床鋪時,同樣也是把握直立腰部這個原則來作。取放高處物品,或懸高處掛物件時,不要用踮腳尖站立,或仰伸脖子與雙手。
日常生活別小看這些小小動作,如果不注意,背痛就會找上你。



【2002-01-26/聯合報/34版/健康】

搬運物品 如何避免背痛

黃介宏

人們常因為生活中偶爾需要搬運重物,而在兩三天後,開始背痛起來。搬運物品時,如果能注意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應可以避免姿勢不當所引起的背痛。
儘可能不要搬運重物,如果無法避免,搬運前可以先作柔軟與伸展運動,使背部肌肉有彈性後再搬運,可減少因為肌肉突然收縮所引起的拉傷。注意勿一次搬運太多,可將東西分批搬離較遠,並應中途休息。
在搬運過程中,必須要把握三大原則:一是量力而為,不要逞強。二是用力要對稱。三是保持背肌的彈性。搬重物時盡量靠近身體,要將重物搬離地面時,盡可能以彎曲膝蓋取代彎腰,如此可減少因為槓桿原理而增加脊椎的負擔。如果可以的話,善用小型推車,可減少背部受傷的機會。
雙手搬運物品時,先將兩腳分開約四十五公分,一腳在前,另一腳稍微在後,兩膝彎曲蹲下,背部保持平直蹲下來,讓身體靠近欲搬動的物品,用雙手均衡地抓住或撐住物品,慢慢站起來,骨盆向內縮攏,用雙腿而不是背部的力量舉起重物,將物品盡量靠近胸腹,舉得太高或太前,都會增加背部的負擔。
舉重時,應先深吸一口氣,並且腹部綁上腹帶。轉身時,要移動整個身體,切勿只扭轉腰部。
用力不對稱常是背痛的主要原因,盡量不要在不對稱的姿勢下拿重物。有些危險動作包括單手提或拿著菜籃上階梯、坐在汽車前座而轉身去拿後座的重物,坐在辦公桌直接彎腰去拿桌下的物品等。日常生活中許多類似的動作,必須加以注意且盡量避免。
如果萬不得已,需要單手搬運物品時,先彎曲膝蓋,然後稍微彎身拿起。行走時,背部要打直,雙肩維持平衡。頭可以稍微傾向對側,空出來的手也朝對側伸出,以維持平衡。一段時間後,換手搬運,以免單側過重的負擔。
背痛很難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點小細節,許多背痛是可以避免的。



【2002-02-04/聯合報/34版/健康】

人工膝關節的保養

健保局近日公布民國八十九年住院醫療費用統計,依醫療費用高低排行,排名第二的住院原因是人工膝關節置換。可見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因為膝關節退化而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民眾將愈來愈多,手術前該有何準備以減少手術的併發症與手術後如何好好照顧人工膝關節,使使用年限延長,成了民眾常常詢問的問題。

人工膝關節最大的夢靨就是感染。所以當你準備進行人工膝 關節置換手術時,有幾項必須注意的事項必須知道,使手術 進行能順利與迅速恢復健康。
(一)不亂服成藥 ( 有些藥物必須在手術前一周至兩週就停 止服用,才不會影響手術。 例如抗炎性藥物和魚肝油可能會 延長血液凝固的時間。)
(二)多喝水預防尿路感染。
(三)不抽煙及不喝酒。
(四)清潔身體預防感染, 如果身體上有某處有感染,雖然 只是牙痛,也應該要在手術前將其治療好。
(五)切勿在患肢打針或刮傷。
(六)將指甲平剪。

而在手術成功出院後,應當注意事項為
(一)出院回家後,仍應繼續做膝關節彎曲、伸張及肌肉運 動。 (二)手術後傷口外側會有輕微麻木感覺,這是正常現象。
(三)如有拔牙、感冒或其他疾病時,須告訴醫師曾經置換人 工膝關節,以便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四)一般手術後,六星期內患肢勿踩地,柺杖可拿一個半月 至三個月。
(五)六個月後可游泳、打高爾夫及其他溫和性運動,但避免 跳躍、蹲下、賽跑、 球、籃球等運動。最適合的運動為游泳 。
(六)步行後,若有腫脹情形,應減少步行量,且每次步行後 宜抬高患腿。
( 七 )人工膝關節是用來幫助我們達到一些日常生活活動, 但不適宜用來從事劇烈運動,且它的壽命長短,是依照你如何 保養它而定。所以手術後的病人不宜爬山或經常爬樓梯等對膝 關節過度負荷的活動。飲食方面沒有特別的禁忌。
( 八 )若遇有下列情形發生時,須盡速回醫院門診追蹤檢 查:
 A>患肢紅腫熱痛。
 B>跌倒、挫傷而傷及膝蓋時。
 C>患肢活動範圍減低時。
( 九 )可穿著彈性襪,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 十 )依醫師囑咐按時返院門診追蹤。

如果病患好好配合。在正常的使用情形下,百分之九十可保用 十年以上。科技再怎麼進步,醫術再怎麼高明,如果不懂得好 好愛惜使用,結果可能都會大打折扣。
   
  
【2002-04-06/聯合報/36版/健康】

周末運動員 別忘熱身

周末運動員 別忘熱身

【黃介宏/台中大雅黃骨科外科院長】

2004年奧運在雅典開賽,幾乎所有的焦點都在奧運賽事上。阿強(化名)以前在學校時是個運動好手,離開學校出社會後,因為工作繁忙,好久沒有規律運動。這陣子大家都在注意雅典奧運,阿強也利用難得的假日去打籃球。結果一上場沒多久,右腳就疼痛不支,倒在地上,被人抬著送醫,發現是腳跟韌帶受傷。

現代社會上班族工作繁忙,許多人沒有辦法保持規律的運動,只能利用難得的假日,好好運動一番。有些人養狗當寵物,難得的周末假日,也一同帶狗外出運動。由於平常沒有運動,一上場就是一副拚命三郎的架式。

對於這些不常運動的人,驟然上場激烈運動者,有人稱為周末運動員。廣泛地說,一星期只利用一日或半日的時間作體育活動者,都可稱為周末運動員,最常見的運動項目,包括高爾夫球、健行、登山、慢跑、網球、棒球等等,當日運動量,可能長達四小時以上。

預防重於治療,對於現代人來說,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夠抽空運動已經不容易。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周的運動次數應達三至五次,因此對於一星期只用一天、運動時間長達四小時以上的一般民眾而言,如果可以,最好將假日運動的時間,往前兩日與往後兩日,稍微平均一下時間較妥,對於一般以追求健康為目的的民眾而言,每日運動量以不超過一小時為宜。

同時,在運動前應有充足的暖身運動、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而且在技巧純熟後才增加運動的複雜性和困難度,比較不會受傷。如果喜歡與寵物狗一起作運動,也不要一開始就讓狗作激烈運動,應先給予熱身後再開始進一步激烈運動,以避免心愛的狗運動傷害。

追求健康,運動是相當重要的,對於一般只能在例假日當個周末運動員的大眾而言,確實的暖身運動與將時間均分至每周的其他日子,應該是避免找醫師的最好辦法。

【2004/08/21 聯合報】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雞眼!雞的眼睛會長在身上?

黃介宏

常常聽人家說腳底長雞眼,雞的眼睛會長在足底?這可真奇怪呀!

雞眼 :  顧名思義是一個外觀類似雞的眼睛的構造。

雞眼是因為慢性摩擦或長期壓力壓迫所導致的表皮增厚形成厚繭。有硬雞眼與軟雞眼。通常有一個核心,被多層厚皮組織圍繞著,看起來像雞的眼睛。最常見於足部,足底骨頭凸出的部位若經常受到壓迫與摩擦,皮膚容易變厚角化而形成雞眼。尤其在第五趾外緣處易形成硬雞眼。在足趾縫間的骨頭凸出處太常相互摩擦,也會形成軟雞眼,好發在第四五趾縫間。會有疼痛感,嚴重一點則會有灼熱感。

臨床上民眾要自行判斷雞眼和疣的差別的確不容易,保險的方式就是到專門的診所檢查。雞眼容易與疣混淆。疣是屬於濾過性病毒感染,俗稱為魚鱗刺會有自行感染愈長愈多的現象,好發在手指。長在腳底時,常受到身體重量的壓迫,而疼痛。外觀而言,疣一般稍微會鼓起來,雞眼表面上看起來是平平的。

如何避免雞眼的產生?

不合腳的鞋子是產生雞眼最常見的原因,買鞋時最好要穿起來走走看,腳趾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避免穿高跟鞋。如果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那建議你有空的時候就找機會讓你的足部有休息的機會,穿著高跟鞋時不要走太遠的路程,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選擇平底鞋以及舒服的鞋子,這才是根治雞眼的好方法。

有雞眼該怎麼辦?

雞眼必須與病毒性的疣(魚鱗刺)有所區分,如果是疣應儘早治療,避免擴散。如果無法自行區分則應至有經驗的醫師就診。有些人發現腳底有角化現象,就直接到藥房購買藥膏自行塗抹,最後該好的沒有好,反而擴散,等到就醫時疣已經擴散至好幾顆以上了。切記勿自行使用尖銳器具將雞眼或厚繭去除,糖尿病患者尤其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避免惡化。可以改穿舒適的鞋子,也可使用雞眼墊(雞眼墊通常是矽膠所製成,置於腳上易產生雞眼的地方,以分散壓力而達成雞眼治療的目的),以減輕患處的壓力與避免摩擦。 用雞眼貼膏和水楊酸軟膏等,可促使雞眼軟化而後脫落。萬一雞眼發炎形成潰瘍,或足部的骨頭過分畸形,無論穿什麼鞋子都不舒服時,便要去看骨科醫師。當足部和足趾如果嚴重變形,就可能要施行骨科矯型手術矯正。如果是魚鱗刺,則可考慮使用液態氮冷凍治療,可能需要五至八次治療才能痊癒,或是外科手術切除。

魚鱗刺---談病毒疣

黃介宏

[醫師我兒子的腳底長出了雞眼,走路都會喊疼痛。]家長帶著國小五年級的小朋友來看診並且這樣問道。在幫小朋友檢查了一下,發現小朋友腳底有一個突起,表面有不規則的角質化結節,中央有黑褐色的斑點。[你這是病毒性疣,俗稱魚鱗刺,會傳染的,並不是一般所稱的雞眼,你可能要檢查一下家裡其他人的腳底,有時候家裡一個人被感染,家中其他人也有很高的機會被傳染。]於是家長當場將帶在一旁的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的鞋子脫下來檢查,赫然發現,小朋友右腳腳底也有一個。

常見的疣有有尋常疣,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魚鱗刺,好發於手背及手指,指甲邊緣以粗糙、角質化之丘疹或結節來表現。足部疣,好發於腳底,呈現突起角質化結節,大多合併壓痛,常被誤認為「雞眼」。多位於腳底,表面平滑,但是較深。扁平疣,好發於臉部、手背及小腿,呈現 2~ 4 毫米 大,頂部平坦的肉色突起丘疹。外觀扁平的小丘疹,好發於臉部。生殖器疣,長在生殖器上,或肛門周圍,漸大後有時會形成如菜花之形狀,俗稱菜花。

病毒疣會在皮膚上造成粗糙的硬節,外表看起來很像雞眼。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造成,主要侵犯表皮與黏膜組織。傳染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潛伏期約四個月。傳染到自已的手、腳、手臂、臉上,通常會傳染給家人及朋友。尤其當皮膚有傷口時,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特別是穿過患者的鞋子,或赤腳走過感染者踏過的三溫暖公共浴室,游泳池地板,都很有可能傳染。因此每當至公共浴室與游泳池之後,應做好腳底清潔工作。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疣?有些人因為皮膚有小傷口,或是當免疫力特別差時,容易被感染。

為何會得到疣?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人直接傳染給人,有時候不是直接接觸,而是經過一些物體,如滑鼠,球拍,毛巾,把手,公共浴室或泳池地板等。接觸到病毒後,肉眼可見疣的出現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就小朋友而言,疣往往會在不治療的情形下自行消失。但是這需要經過數個月或數年。而因為疣本身具有傳染性,所以最好還是加以治療,特別是針對那些會痛的或令人厭煩的病灶。至於大人的疣則很少會自行消失,而且長期存在的生殖器疣有可能會增加將來該部位得到皮膚癌的機率。女性則很容易因此而有子宮頸癌。因此,所有成人的疣都應該要積極加以治療。

如何治療病毒疣?通常可以考慮使用冷凍治療,有時候太大的話,可能就要手術切除。冷凍治療的原理是利用低溫冷凍來治療病灶,因為操作容易,不須麻醉,治療後傷口照顧簡單且癒合快,不妨礙工作和運動,且少有併發症,所以是一種很適合門診施行的治療方式。



惱人的落枕


黃介宏

常有民眾一覺醒來後,頸部僵硬痠痛,只要一轉動就痛到幾乎流淚,這是所謂的「落枕」,是頸椎周圍結締組織急性發炎,及頸部肌肉異常緊繃,導致頸部急性僵硬的症狀。

造成落枕的原因,大多因工作勞累、爛醉、睡姿不良而來。所以飲酒應適度,因為爛醉常導致睡姿不良,引起落枕。如果任意躺在沙發扶手上,或趴睡,會使頸椎有些小關節移位,造成肌肉持續產生反射性緊縮的保護作用,導致肌肉痛。

應選擇適當高度、軟硬適中的枕頭,置於頭部枕骨的下方,保持平臥,頸部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風。也要避免坐著睡覺,或可買充氣的頸部睡枕保護頸部。

平時可做一些頸部柔軟操,而辦公室的上班族與股票族,因為常常盯緊電腦螢幕,肌肉常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因此容易扭傷。建議應每隔約四十五分鐘,就站起來聳聳肩、伸伸懶腰、頭部轉一轉,在預防疼痛方面會有幫助。

治療頸部僵硬疼痛的處理方式,可在經醫師評估後,服用非類固醇藥物及肌肉鬆弛劑,併用熱毛巾敷於疼痛處,十五至廿分鐘。

如果頸部痠痛是慢慢變痛,最好先用熱敷的方法處理,也可使用蓮蓬頭連續沖熱水。如果是急性發炎疼痛,就要先用冷敷處理。平時可做轉動脖子的伸展操,也可用聳肩、擴胸等方式放鬆肌肉。

急性期切忌請按摩師亂推拿,會更為疼痛。最重要的是休息與冰敷,如果隨便亂「喬」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不當的推拿,輕者可能引起肌肉拉傷,重者造成神經系統及脊椎傷害,也時有所聞。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惱人的腳跟痛

黃介宏

門診當中常見有許多病患因為腳跟痛而前來求診。主要常見問題為早晨剛下床走路時,腳才踏到地面幾步,腳跟就有強烈的刺痛感,特徵是在步行約半個小時後,疼痛會逐漸減少。但在走路一段時間後,疼痛又會加劇。如果用手指按壓跟骨頭前內側處,便會感到明顯的刺痛點。通常在站立,走動,運動後會使病情更為惡化。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通常為:可在早上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先將腳泡於溫水當中約二十分鐘後分三個步驟自己做治療:
1將腳尖置於約兩個磚頭高度的物品上,將腳向上翹起約保持45 度,身體前傾。直到患腳略感到疼痛的程度為止,維持十秒,休息五秒,重複約十五次,早晚各作一次。目的在增加足底筋膜與跟腱的的柔軟度。 
2可坐在椅子上,雙腳自然下垂,腳底板平貼地面,腳底踩毛巾,練習用腳趾頭抓毛巾。
3坐在椅子上,腳底平貼地面,用手將腳趾往上扳持續約十秒鐘。休息五秒,再將腳板往上扳持續約十秒,可交替重 複十次即可。 

最重要的是當腳底疼痛時,應儘早就醫,在醫師評估後,還可配合藥物或其他治療。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應避免在高坡度或硬地上步行,或是用腳尖跑步,或在斜坡上步行。避免長時間的步行。平常不運動者開始作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避免突然增加太多運動量。穿的鞋子應舒適合宜。注意個人體重,避免體重突然上升。如果多多注意,可以避免惱人的腳跟痛。足底疼痛時,別諱疾忌醫,應儘早就醫,尋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尾椎受傷 如何治療?

黃介宏


在門診中常看到許多病患就診時,寧願站著面對醫師,或以一邊臀部坐在椅子上的坐姿應診。病患往往因為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坐下來,或是走路不小心跌倒,直接撞到尾椎骨而疼痛異常。這是一種坐臥難安的惱人疼痛,不清楚者,還會被人誤以為是得了痔瘡。
尾椎骨撞傷的治療其實很簡單。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多休息、降低活動量,避免碰撞傷處;冰敷疼痛處,約四十八小時後改用溫水熱敷或溫水浴;避免直接壓迫或久坐的姿勢,可至醫療器材行購買類似輪胎內胎的橡皮圈來坐;睡覺時可改用側睡;坐時盡量使用軟椅,而寢具也以鬆軟為原則。
保守療法下,大部分的病患在三個月內,症狀會逐漸改善而得到緩解。受傷的初期,最好還是去看骨科門診,因為撞擊的力量可能造成其他地方的受傷,所以在排除是否有更高節次的脊椎受傷,或骨盆與股骨的損傷後,可以配合藥物的治療。
坐臥難安是件很痛苦的事,尤其是尾椎骨疼痛,應該儘早就醫,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

2001-12-21/聯合報/34/健康】

媽媽!我的手肘痛

黃介宏
某日小欣(化名)玩玩具,玩得正起勁,媽媽要小欣不要再玩。然而玩具的魅力還是很大,媽媽用手拉住小欣的手,使勁想拉開她。媽媽沒注意到小欣的手肘正處於內翻的姿勢,用力一拉,只聽到「啪」一聲,小欣忽然大哭起來,媽媽嚇了一大跳,發現小欣的關節不能動了。
媽媽趕緊帶小欣去找骨科醫師,經診斷,原來因為媽媽的用力不當,小欣得了所謂的「保母手肘」,這是小孩子相當常見的問題。
保母手肘,常見於被保母照顧的小孩子身上,但不只有被保母照顧的小孩,凡是照顧小孩的成人(父母、祖父母、幼稚園老師、保母等等)一不注意,都可能會發生。而通常照顧者怕被指控虐待小孩,不敢詳述受傷的經過。
保母手肘常發生於六歲以下的小朋友,以二至三歲較為常見,最小的年紀有二個月,超過七歲就比較少發生,但是也曾經有十六歲的病例。
患者百分之六十五都是女生,百分之七十以上都發生在左側。復發機率約為百分之五至卅九。主要的受傷機轉是,孩子手肘處於伸直內翻的姿勢,忽然遭施以縱向拉力,導致橈骨脫臼。六歲以下孩子的肘部韌帶較鬆,再加上肌肉單薄,更容易引發。
預防重於治療,家有小朋友的父母或常照顧幼兒的成人,都應該注意幾項危險姿勢,特別在幫小朋友脫外套時,如果小朋友的手肘處在內翻的狀態下,有可能因此造成保母手肘。
小孩坐在地上,大人要將小朋友拉起時,或有些成人喜歡拉著孩子手臂原地飛轉繞圈圈,有時候是大人與小孩在散步時走上台階時,大人為了幫小孩,用手拉小孩的小手一把,這些都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保母手肘。 通常小孩子無法正確表達疼痛,為人父母要特別注意,因為疼痛可能很快就消失。而照顧者若不是父母本人,常常不敢告訴小孩子的父母,可能就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時機。為人父母者若發現孩子的一邊手忽然不太動,就要有警覺,及早找骨科醫師檢查,一般而言,保母手肘若超過一星期未復位,復位效果較差,必要時可能需手術處理。


2004-08-25/聯合報/E4/健康】




 

急性下背痛的對策


黃介宏

身體任何部位受傷時,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休息。不少人常會跑去整脊,其實在急性期,背部肌肉最需要的是適當的休息,如果施以不當的按摩與推拿,將會使疼痛更為劇烈。

如何使你的背部得到充分的休息?方法即是躺臥在比較硬的床上(如果個人的床鋪太柔軟時,可以在床上舖上毛毯或放一塊硬床板),尋找一種最舒適之姿勢。
常有的疑問是一天該躺多久?或該躺幾天?其實程度完全依照背部受傷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嚴重的疼痛時,有時每天需臥床廿四小時,除上廁所外幾乎所有時間需絕對臥床。而臥床休息的時間以二至三天為限,應儘早恢復日常生活作息。
在前二天可藉冰敷來消除背肌的腫脹與疼痛,冰敷一次以不超過十五分鐘為原則。二天後可用熱敷來接續解除疼痛,有時,可以浸泡溫水澡來做這樣的治療。熱療一次以廿分鐘為度。
背痛時,應至專科醫師處處就診,經評估沒有其餘異常時,在醫師指示下服用藥

惱人的雞眼

黃介宏
「雞眼」是一種因為慢性摩擦或長期壓力壓迫導致的表皮增厚,形成厚繭,可分為硬雞眼與軟雞眼。通常有一個核心,被多層厚皮組織圍繞,看起來像雞的眼睛。最常見於足部,足底骨頭凸出的部位若經常受到壓迫與摩擦,皮膚容易變厚角化而形成雞眼,尤其在第五趾外緣處易形成硬雞眼。在足趾縫間的骨頭凸出處太常相互摩擦,也會形成軟雞眼,好發在第四、五趾縫間,會有疼痛感,嚴重一點則會有灼熱感。 

 臨床上,民眾要自行判斷雞眼和疣的差別的確不容易,最好是到專門的診所檢查。雞眼容易與疣混淆。疣是屬於濾過性病毒感染,俗稱為「魚鱗刺」,會有自行感染愈長愈多的現象,好發在手指。長在腳底時,常受到身體重量的壓迫而疼痛。外觀而言,疣一般稍微會鼓起來,雞眼表面上看起來是平平的。
 如何避免雞眼的產生?不合腳的鞋子是產生雞眼最常見的原因,買鞋時,最好要穿起來走走看,腳趾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避免穿高跟鞋,如果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建議你有空的時候,找機會讓足部有休息的機會,特別是穿著高跟鞋時,不要走太遠的路程,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選擇平底鞋以及舒服的鞋子,才是根治雞眼的好方法。
 有雞眼該怎麼辦?首先必須區分雞眼與病毒疣的不同,如果是疣應儘早治療,避免擴散,如果無法自行區分,則應至有經驗的醫師處就診。
 有些人發現腳底有角化現象,就直接到藥房購買藥膏自行塗抹,最後該好的沒有好,反而擴散,等到就醫時,疣已經擴散至好幾顆以上了。切記勿自行使用尖銳器具將雞眼或厚繭去除,糖尿病患者尤其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避免惡化。
 可以改穿舒適的鞋子,也可使用雞眼墊,以減輕患處的壓力與避免摩擦。用雞眼貼膏和水楊酸軟膏等,可促使雞眼軟化而後脫落。萬一雞眼發炎,形成潰瘍,或足部的骨頭過分畸形,無論穿什麼鞋子都不舒服時,便要去看骨科醫師。
 當足部和足趾嚴重變形,就可能要施行骨科矯型手術矯正。如果是魚鱗刺,則可請有經驗的醫師開刀切除處理,以免擴散。
(本文作者為台中大雅黃骨科外科診所院長)


2004-9-16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