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家長憂心忡忡的帶著小朋友到門診來詢問有關扁平足的問題,原因是許多學校正大規模篩檢小朋友的足部。許多家長在得到通知後,緊張的帶著小寶貝至門診求診。
扁平足,也就是俗稱的「鴨母蹄」,就是足部站立時,內側腳弓消失的意思。家長可以用目視方法看出來,另由足後看小朋友的腳,會有外翻之大角度。
幼童的扁平足甚為常見,據統計,四歲前的小孩子,有大約96%有扁平足,隨著年紀增長到10歲以後,罹患扁平足的比率就下降到4%以下。
幼兒的足弓主要由足底的韌帶張力所形成,因足弓仍未發育出來,加上肉多、脂肪多,扁平的足底常讓家長誤以為腳有問題。
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逐漸顯現。由於體重和運動量的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因沒有足弓的支撐,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足底筋膜炎、蹠痛、肌腱發炎(尤其是後脛肌的肌腱炎)等併發症。
由於足部是人體接觸地面的最重要支柱,足弓有避震的作用,扁平足的人不適合從事需要長時間走路,或是有跑、有跳等之工作。長時間活動後(如長時間行走、跑步後)足部疼痛會加劇;而在休息後,疼痛會稍微緩解。
在治療上,學齡前的扁平足通常不需太在意。而二至八歲的孩童,有建議可使用矯正鞋,誘導足弓發育,而八歲以上可使用功能性鞋墊,改善其異常的生物力學。
長久以來許多人嘗試以各式各樣的物理治療、肌肉訓練,或是穿足弓墊、矯正鞋……等,期望能恢復足弓,治好扁平足。可惜這些方法的療效仍有爭議。
家長平日應該注意的是幼兒的步態,看是否有「內八」或「外八」的表現,足弓是否有塌陷的狀況,如果有走了一段路就喊痛,或是走路容易跌倒,應請教有經驗的醫師,做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